方管
以“党建+课程思政”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来源:新浦京电子娱乐网站 发布时间:2025-04-22 06:43:56
方管
教育部专门印发的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 “让所有高校、 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一方面,高校党建是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的载体与途径,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证。加强党的建设,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起点,更为其提供精神营养,促进其成长和发展,是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根基和灵魂所在。另一方面,高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也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独特战线。通过种种课程教育教学挖掘知识的育人功能,高关系到人才培育目标的实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课程作为科学知识的载体,承载着人类实践过程中的理论形态和认知过程。无论是专业课、思政课抑或是通识教育课,都蕴含着人类对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规律的探寻和思索,最终为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教育作为一种培育精神信仰、塑造完善人格、养成道德化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涵盖并渗透在教育和实践的各个层面,迫切地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所有的环节,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相关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高校党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建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依托、密不可分。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与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在目标、内容、成效上有着许多互通共融之处。这为促进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融合提供了必要条件。
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一定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从始至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是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根本点。高校推进课程思政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让旗帜进课堂、进教材、进师生头脑,高扬在每一名师生心中。
马克思主义从整体性角度对人的本质和教育目的做了论述。他在批判西方资本主义教育思想仅从“认识”论出发将学校教育工具化、知识化,从而把追求超越现实社会的抽象道德和理念作为教育目的的做法,提出应该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做出“存在”论的解读,要遵循生命成长和发展规律,避免使教育变成纯粹是一项传授知识的理论任务和认识任务。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和教育思想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理论依照。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虽然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各有侧重、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从高校党组织的主要职责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初衷来看,二者在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是为了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致力于培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党建+课程思政”就是要通过创新思政教育方法的理念,主动转变思路,充分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促进包括通识课、专业课在内的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从而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及外延,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局面。
党的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既为课程思政的元素挖掘提供了方向引领,又为课程思政的内容供给提供了根本源泉。同时,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也进一步丰富了党建素材。可见,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内容上相互交织、相辅相成。“课程思政”要求各门课程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下的育人导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主义之“德”拓展树人的三个“度”,即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所拥有的知识广度、人际交往中所拥有的包容乐观的人生宽度、面对纷繁复杂社会现象所拥有的思维深度,让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独特个体,承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责。课程思政突破了传统知识的分裂性和非此即彼的思维框架,在育人这一个更高目标实现了统一。就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它的任务在于将社会价值理念转化为个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对于社会价值秩序的再生产产生维护和推动作用,是一种“规范性逻辑”;就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而言,它在落实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等要求的基础上有着非常明显的遵循“知识性逻辑”的专业性要求。在“党建+课程思政”引领下,高校要将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就必须要解决好“规范性逻辑”与“知识性逻辑”的关系问题,即处理好如何勘探不同学科蕴含的思政元素,怎样实现学科教育和思政教育二者有机衔接等问题。党建引领下的课程思政要求高校的学科知识传授不纠缠于追求学科的单向度、线性知识的传递,教师要积极挖掘所有课程的思想教育资源,引入人文情节和社会思考,传授有温度、有厚度的知识,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体验和感知科学的人文价值魅力和国家情怀。
党建工作是思政工作的动力来源和强大支撑, 课程思政工作则是党建工作的有力抓手。开展课程思政作为立德树人的战略举措,是高校深化综合改革的重点难点,理应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把抓牢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促进党建与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融合,既是新时代高校各级党组织的重要使命,又是推进课程思政工作走深走实的必然要求。同时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教书育人的具体业务,将其与高校党建工作相融合,有利于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现象。一方面,把积极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使党建工作有了重要的载体与依托,有利于推进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等内容进教材、进课程、 进头脑,进而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成效。另一方面,以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建设,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的重要内容,将基层教工党支部打造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坚强堡垒,有利于发挥党员教师在立德树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马蕾)
下一篇:我国民航大学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协同 提高育人实效